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車

跟石車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石車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石車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石車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石車有關的相片,第4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圖為臺灣農具「石車」,臺灣臺語又稱「石磨仔」(tsio̍h-bō-á),四縣腔客語成為「磨石」(mo sag)。其主要功能為製糖前用以壓榨甘蔗、取甘蔗汁。其多由兩塊石製滾輪所形成,石車中間的三角型縫隙,則會用來放甘蔗。通常較粗的甘蔗會放在下方,而較細的甘蔗會放在上方,並運用畜力牽引、轉動來擠壓甘蔗,獲得甘蔗汁。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收藏之石製蔗車,圖示物件(登錄號:2004.003.0757)整體為石製,其尺寸長度為195.4公分、寬度為95.4公分、高度為93.3公分、重量為3288.2公斤。整體由兩個石製蔗輪與一石製底座組成,兩個石頭蔗輪四周有諸多凹槽,上方插有木頭片,在轉動時,可以使兩邊相互咬合。石製蔗輪的下方則有孔洞能夠接上其他器具,底座亦有符合石輪大小的凹槽,能夠用來盛裝壓榨後的甘蔗汁。

另本團隊於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機具陳列館調查、紀錄該處收藏的石車,以堅硬的大石塊,打鑿成圓柱型;其一為主動輪,另一為從動輪,過去以牛隻拉動以壓榨甘蔗。

根據導覽人員王二郎先生口述,現場保存的兩個石車中間縫隙,呈現「倒V」的造型,在壓榨甘蔗汁時會先將甘蔗放在底部較大的孔洞中,隨著甘蔗轉動一輪破壞纖維之後,再將壓過一次的甘蔗上移,進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榨汁,以盡可能的提取更多甘蔗汁液。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泛科知識股份有限公司
撰寫者
葉晉嘉
創作者
葉晉嘉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尺寸
長度為195.4公分、寬度為95.4公分、高度為93.3公分、重量為3288.2公斤
存放位置
台糖公司研究所
材質
木造、石造
時間分期
1895-1945(日本時代)/1945-(二戰後)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