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45年(1956)B-26C機組合影,左起李德風中校、吳國禮少校、王樑少校、陳光宇上尉。B-26C的駕駛艙有兩個座位,左方座位是駕駛的位置,只有這個位置有駕駛桿,右方的位置則是通信員的座位。
B-26C在機鼻的位置是機首領航員,英文名稱是Nosegator,是將nose(機首或機鼻)及navigator(領航員)兩個字整合而成。由於機首對於地面景物的視野比駕駛艙為佳,而且B-26大都是執行夜間低空任務,所以機首領航員就相當重要。飛行員從耳機中依靠機首領航員的「推、拉、左、右」口令來操縱飛機,使飛機能夠藉由地形的掩護來躲避敵方的偵測和攻擊。飛行員、通信員及機首領航員都是從駕駛艙上方的艙蓋進出機內。除了機首領航員用目視方式領航之外,在機身彈艙後方還有一個領航員席位,使用羅遠(LORAN)來領航,這名領航員通常比機首領航員資淺,進出方式則是使用機體側面的小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