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節烈坊是為了旌表儒生鄭琳之妻江氏倓娘而立,位於水田尾。鄭琳病逝後,江氏亦自盡而亡,道光十七(1837)年由廩生魏紹華等請旌,奉准建坊,入祀節孝祠,同治五(1866)年興建節烈坊,同年完工,為四柱三間三層的形式,整體造型顯得雄偉,明間額坊陽面刻有「節烈」、「旌表臺灣府淡水廳故儒士鄭琳妻」。江氏節烈之所以破例獲得旌表,一是淡水廳儒學成立二十年後,首次提出人倫教化的要求,二是鄭家家族成員展現地方仕紳的影響力。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