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同樂軒為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北管子弟軒社,創立於1840年。本文藉由研究同樂軒的日常營運、交陪活動、廟宇參與等,呈現同樂軒在新竹及臺灣西部城市的影響力。
同樂軒歷史悠久,於日治時期分為三組,活動蹤跡遍及臺灣西部,並以子弟戲聞名。作者著重探討三個主要方面:一、分析其經營模式,二、關注同樂軒的交陪活動,三、探討同樂軒在廟宇活動中的參與,包括在地遶境及外地進香演出。
在交陪方面,文章透過信柬和禮簿的分析,描繪了同樂軒與其他軒社的往來,尤其與臺北地區的大稻埕軒社交情密切。同樂軒以「交透透」的口碑為特色,不僅在新竹,也在臺灣各地展現了其社交性格。
此外,文章也著重討論同樂軒在廟宇活動中的參與,這些活動成為同樂軒與當地信仰、軒社之間緊密關係的一部分。同樂軒不侷限於新竹在地,透過南來北往的進香演出,樹立了在地/外地的演出聲望與交陪情誼。然而1970年代以後,同樂軒難以為繼,僅能維持在地方出陣的低度活動。
本文透過對新竹同樂軒的多層面研究,呈現一個180多年歷史的北管子弟軒社在日常運作、社交、以及宗教活動上的豐富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