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塹文獻雜誌第74期:竹塹在地文化新論市長序

竹塹為北臺灣歷史發展最早的城市,從清代、日治時期以來,新竹地區的佛教便不斷蓬勃發展,齋堂的密度及齋姑人數曾為全台之冠。戰後隨著政府來臺,帶來的漢傳佛教思想,更加豐富臺灣傳統佛教的發展,新竹尤為更甚,迄今不僅累積多位國內佛教文化活動代表人物;同時為因應時空環境的變遷,而逐步進行轉型,期待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讓臺灣佛教呈現有別於過往的多元新面貌。

本次很榮幸再度邀請臺灣佛教史專業學者江燦騰擔任主編,並收錄七篇精彩的內容專文報導。延續之前本刊21期《從傳統到現在竹塹佛教的歷史軌跡》、24期《從傳統到現在竹塹佛教的歷史軌跡(下)》、64期《新竹佛寺的歷史與建築》、66期《新竹市佛教藝文精粹透視》、71期《風城佛教人物誌專輯》等佛教相關主題。本期內容則著重於在地佛教與閩客歷史文化的新探索。

首篇收錄由萬盛佛壇特別為當地客家男性亡者所施演的「拜香山」功德儀式的田野考察報告,可謂歷來有關新竹客家釋教葬儀中特殊拜香山儀式現況圖像的最完整解說文獻之一,少見的題材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關於現今新竹市的著名的佛寺文化介紹方面,則收錄二篇相關竹塹名剎靈隱寺的事件與轉型新貌的相關專題報告。

此外亦收錄以竹塹佛寺聖地史話的古奇峰詩文資料綜理,深度探討日治時期古奇峰文學地景形塑過程中,所觸及空間政治與地方意識的交涉現象並做新詮釋概念。以及繼72期《竹塹北管文物及文獻》專輯後,再收錄關於新竹同樂軒相關專文,從其日常營運文獻瑣碎卻又詳實的紀錄中,釐析軒社的經營與交陪活動及進香開演之活動模式。此文的發表為祝賀新竹同樂軒成立180周年,珍貴且充滿紀念意義。

最後二篇文章為關於佛教新書推介,提供有志研究佛教知名人士傳記導讀參考。本期文獻以「竹塹在地文化新論」作為論述主題,誠摯感謝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榮譽教授江燦騰先生第五度擔任主編,悉心撰寫及安排收錄豐富主題內容,帶給讀者新的視野角度,在此謹向主編及諸位作者致上誠摯謝意。


新竹市代理市長陳章賢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新竹市代理市長陳章賢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22/08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