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台灣日治時期新竹地區為例,藉由解析日治初期在新竹公學校任職的教師黃旺成的日記,來呈現當時台灣人的現代性空間建構及日常生活經驗。文章指出現有的研究多著重在官方檔案,對於當時人的日常生活經驗研究相對不足。
文中以微觀的角度,聚焦於黃旺成的個人空間經驗,分析其對於交通便捷、天氣因素等因素的關注,以及現代性空間建構中的火車、輕便車、官設道路、建築設施等如何塑造了不同於清代的時空觀念,進而影響了日常生活中的空間體驗。以1912年的生活處境為例,指出輕便軌道的鋪設已經改變了新竹地區的空間網絡,形成以新竹為中心的「一日生活圈」概念,並建立現代性空間建構的基礎和公共性概念的普及。
同時,文章強調黃旺成的日記提供了平民的觀點,透過對其日常生活的描寫,探討當時新竹地區在現代性空間建構初期的變遷,並提及各地區的城市空間在日治時期受到顯著的影響,包括舊空間的轉型及新空間的發展與計畫,以及日本殖民政府的官方計畫對城市的影響。
總體而言,文章透過對當時人的生活瑣事的觀察,呈現了台灣日治時期城市空間建構的複雜性,以及人們如何在新舊空間狀態中適應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