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廳下現代性空間建構初期本島人之日常體驗—以公學校教師黃旺成的 1912年經驗為中心

作者以台灣日治時期新竹地區為例,藉由解析日治初期在新竹公學校任職的教師黃旺成的日記,來呈現當時台灣人的現代性空間建構及日常生活經驗。文章指出現有的研究多著重在官方檔案,對於當時人的日常生活經驗研究相對不足。

文中以微觀的角度,聚焦於黃旺成的個人空間經驗,分析其對於交通便捷、天氣因素等因素的關注,以及現代性空間建構中的火車、輕便車、官設道路、建築設施等如何塑造了不同於清代的時空觀念,進而影響了日常生活中的空間體驗。以1912年的生活處境為例,指出輕便軌道的鋪設已經改變了新竹地區的空間網絡,形成以新竹為中心的「一日生活圈」概念,並建立現代性空間建構的基礎和公共性概念的普及。

同時,文章強調黃旺成的日記提供了平民的觀點,透過對其日常生活的描寫,探討當時新竹地區在現代性空間建構初期的變遷,並提及各地區的城市空間在日治時期受到顯著的影響,包括舊空間的轉型及新空間的發展與計畫,以及日本殖民政府的官方計畫對城市的影響。

總體而言,文章透過對當時人的生活瑣事的觀察,呈現了台灣日治時期城市空間建構的複雜性,以及人們如何在新舊空間狀態中適應生活。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林延隆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22/07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