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為警總特種檢驗官傅金庚的口述訪談,2023年6月28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胡朝欽拍攝記錄,地點位於基隆市安樂區傅金庚家中。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打破了人民的平淡生活,包括住在浙江省龍游縣蘭石村的傅金庚。回憶起童年時光,傅金庚在訪談中表示,父親名為傅造良,母親周氏,在老家以務農維生。家中三合院的庭院養著牛、豬、雞、鴨等,庭院外有一塊曬穀場,三塊稻田與菜園緊鄰住家。傅金庚說:「水田種稻米,一塊旱地種雜糧,玉米、棉花都種過,我插秧插得很直,鄰居都誇獎我。」傅金庚指出,住家旁有一片竹林,春雷一響有吃不完的竹筍,周圍種植著棗樹、李樹、桃樹與柚子樹,一家人吃也吃不完。但傅金庚小學四年級時,因為要幫忙家裡務農,加上要去深山砍柴,到田裡撿牛糞當肥料,工作過於忙碌,中日戰爭導致家境貧困,只能提早結束學業。14、15歲時,日軍攻打浙江,傅金庚家的田地都荒廢,他只能與家人躲到山裡。傅金庚說:「我們都躲在這個山區裡面,到帳篷住沒糧食吃了,晚上就是偷偷的跑回來找一點食物。」傅金庚回憶,他家的縣城都被日軍佔領,曾看見日軍飛機四處轟炸。傅金庚說:「因為火車站與我們蘭石村是連在一起,我們那個地方被炸比較厲害。當時飛機不是像現在那麼進步,都是要俯衝再開始丟炸彈,丟了以後又爬升上去,這個很恐怖。」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傅金庚才從山區回家繼續種田,和平時刻沒多久,又陷入混亂的國共內戰。
※本筆詮釋資料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共同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執行「移動•行動-戰後臺灣榮民與眷村生活記憶暨轉譯計畫」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