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海軍戰鬥英雄卞正基訪談錄:從歐洲寄的家書

影音為海軍士兵卞正基的口述訪談,2023年12月10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胡朝欽拍攝記錄,地點位於新北市新店卞正基家中。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數百萬軍民隨著部隊來到台灣,許多人頓時失去與家鄉親人的聯繫。來自江蘇揚州的卞正基在國軍撤離上海前參軍,在擔心親人阻止的狀況下,他孤身一人加入海軍前往台灣。卞正基在訪談中表示,從1949年開始,他從未聯繫過大陸的親人,直到1960年退伍後,卞正基開始跑遠洋商船,才開始嘗試與家裡聯絡,利用在歐洲的機會寄信回揚州。卞正基說:「當時如果寫信,寫China的話,很容易寄大陸變成寄台灣。因為當時比較敏感,如果寄去大陸的信到台灣,就倒楣了。那個時候警備總部會看信,叫船公司把人叫回台灣,所以我那個時候寫信寄大陸的時候,都會寫Communist China。結果共產黨還回我信,跟我說『本國正式的英文名稱是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呢!」卞正基指出,在那個年代,由於政治的敏感,寄信回鄉是一件有風險的事,他的同事曾被打小被告,警備總部還找去問話,甚至聽過其他人收到從大陸老家來的信,說明被舉報為「反動家庭」,請對方別再寄信了。卞正基由於有船員身分,不僅讓他提供雙方較為安全的保障,更讓他相較於其他外省移民,在1987年開放探親前,提早近20年就可從寫信回家,是航海工作特有的福利。

※本筆詮釋資料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共同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執行「移動•行動-戰後臺灣榮民與眷村生活記憶暨轉譯計畫」製作。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胡朝欽
  • 時間資訊
    錄製日期
    2023/12/10
  • 媒體類型
    聲音
  • 參考資料
    胡朝欽訪問記錄,〈卞振基先生訪問紀錄〉(未刊稿),2023年12月10日,於新北市新店卞宅。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