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為陸軍汽車駕駛士金振山的口述訪談,2023年6月23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胡朝欽拍攝紀錄,地點位於基隆市中山區的碼頭新村。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來自山東的金振山在即墨信義初中老師帶領下,到青島煙台聯合中學與濟南第三聯中、第五聯中會合,跟著808團的登陸艦離開中國,基隆短暫過一晚後,隨即原船前往中國接應陸軍第十九師。
金振山在訪談中表示,部隊先到海南,再前往廣州,金振山說:「到廣州還去參觀42連司令部,42連是黃花崗的人。很奇怪,在黃花崗的花都是黃的,出來之後花都是紅的。」金振山與流亡學生們還曾參觀過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建成之初,紀念坊上有一座自由女神像,1937年女神像被蔣介石撤下,換上國民黨黨徽石塊。金振山說:「現在那72塊石頭還在,但上面的國徽沒有,反而是用勝利的標誌。」1949年的中秋節,金振山與同學們在廣州度過,晚上還有同樂晚會,甚至去電影院看過電影。金振山說:「八月節前幾天還去看電影,電影是無聲電影,一部美國電影我也看不懂,糊里糊塗的也是我第一次看電影。」隨著共軍步步進逼廣州,金振山的部隊往南方撤退,中秋節2、3天後徒步行軍29天抵達港口,先前往海南海口,轉乘大船前往台灣,再次登陸基隆。「我們是台灣最後一批回來的部隊,大陸就沒有國民黨的兵了。」金振山感嘆地說。
※本筆詮釋資料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共同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執行「移動•行動-戰後臺灣榮民與眷村生活記憶暨轉譯計畫」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