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為二空眷村第一代王瑞馨口述訪談,2023年12月29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胡朝欽拍攝,陳奕晴紀錄,地點位於台南市仁德區二空眷村文化營造促進會辦公室。
1949年戰火紛飛的亂世中,出生於河北省邯鄲市的成鴻玉乘船來到台灣,進入空軍服役。他不是在天上的飛官而是在地上守護空域的戰管聯隊一員,戰管聯隊駐紮地區隱密,單位官兵負責監看偵察機動向,早期成鴻玉的眷舍在三芝,他必須乘公務車到竹子山的山洞裡值班。因不習慣北部海邊陰冷潮濕的天氣,1969年成鴻玉與妻子王瑞馨從三芝眷舍搬遷至台南二空眷村,第一個感受到的是台南太陽的味道。
二空眷村位於台南,自1946年由台灣糖業公司接手原有製糖工場,原為車路墘製糖所,後改為仁德糖廠。製糖期間糖廠需要大量臨時工,附近的糖試所也需要人力。二空的軍人、眷屬也會分配彼此休假的時間,到台糖工作,薪資再由比例分攤。二空的第二個味道,則是糖廠煙囪製糖散發出來的甜味。
由於眷村中來自五湖四海的人都有,年節時分,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曬起臘腸、臘肉。王瑞馨說:「我到二空五十幾年都沒有離開,跟著鄰居學做香腸、臘肉、貓耳朵、麻花那些,通通看著他們做,加減就學。」第三個味道,是只屬於二空的眷村味,也是讓王瑞馨最刻苦銘心的味道。
※本筆詮釋資料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共同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執行「移動•行動-戰後臺灣榮民與眷村生活記憶暨轉譯計畫」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