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二空的客家媳婦王瑞馨訪談錄:升官令和調差令

影音為二空眷村第一代王瑞馨口述訪談,2023年12月29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胡朝欽拍攝,陳奕晴紀錄,地點位於台南市仁德區二空眷村文化營造促進會辦公室。

1949年國共內戰失利,國民政府率領大批軍、公人員撤退至台灣,來自河北的成鴻玉因家中長輩擔心他被招入共產黨,離鄉踏上台灣這片土地,成為空軍戰管聯隊一員。

1966年成鴻玉透過朋友的介紹與王瑞馨喜結連理,起初居住在新北市白沙灣的眷舍,但海邊潮濕,讓王瑞馨身體相當不適應。當時,成鴻玉每天會有軍車接送至竹子山上雷達站、山洞值班,傍晚才會回家。王瑞馨說:「山上濕氣很重,老爺回家時的軍服上甚至能擠出水呢!」加上山路崎嶇道路顛簸,有許多軍人摔車身亡,讓王瑞馨對於丈夫的安全總是掛心,直到有一天成鴻玉的老鄉詢問他們有機會調到台南居住,王瑞馨開始對於南部的溫暖氣候產生憧憬。

1968年成鴻玉同時收到兩張通知單,分別是升官令和調差令,雖然成鴻玉嚮往升官,但王瑞馨卻期待離開北部到南部生活,升官和調職成為他們夫妻間的矛盾,最後在1969年1月1日成鴻玉和妻子帶上一張桌子、一張床、兩張椅子、一隻大公雞、一隻大母雞來到台南二空眷村,成鴻玉也在台南443聯隊擔任飛行管理。

王瑞馨回憶這個抉擇說:「升官、調職,他選升官,我選調職,所以我被老爺怨一輩子,他要升官我不讓他升,可是我沒有讓他受到他沒有得到的,生了兩個兒子也有房子了。」來到二空眷村王瑞馨和成鴻玉的家庭迎來了兩個新的生命,過年時宰了從白沙灣帶過來的雞,當作除夕夜的美味晚餐,象徵著新的一年、新的開始。

※本筆詮釋資料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共同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執行「移動•行動-戰後臺灣榮民與眷村生活記憶暨轉譯計畫」製作。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胡朝欽
  • 時間資訊
    錄製日期
    2023/12/29
  • 媒體類型
    聲音
  •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胡朝欽訪問、陳奕晴記錄,〈王瑞馨女士訪問紀錄〉(未刊稿),2023年12月29日,於台南市仁德區二空眷村文化營造促進會辦公室。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