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004年(民國93年),王秀蓮將她職業50年的成果結晶編集成冊,取名為《靜植.50,1954~2004》。此書法作品是由嶺南畫派水墨畫家歐豪年所題字,後來她事務所的員工,繼續擴充為《靜植王秀蓮走過一甲子1954~2012.建築檔案集》。她同時作了一首自況詩:〈……機遇良師貴人助,有幸獨秀於荷野。曾是建築先鋒隊,雖然靜植行五十,花落花開總自然,盛開期盼清香飄…〉所稱臺灣「建築先鋒隊」一詞,乃是出自前輩建築師黃健敏西元1994年(民國83年)的一篇文章,讚美臺灣最高建築學府的臺灣省立工學院(成功大學前身)的畢業生:「直到民國四十三年八月,方才誕生第一位執業建築技師,這位拔頭籌的是當時年方二十五歲的王秀蓮,是當年建築技師公會唯一的女性會員,也是最年輕的會員,從女性主義的立場來看,這是雙料的歷史性紀錄。」
王秀蓮是臺灣戰後第一位女性建築師,也是成功大學(當時為臺灣省立工學院)第一屆女學生,西元1952年(民國41年)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西元1953年(民國42年)參加國家考試並及格,西元1954年(民國43年)考取建築師執照,同年與建築系的同班同學林錫山結婚,創立了秀山建築事務所,執業近60年,設計建案超過700件,主要作品有:臺南佳佳飯店(佳佳西市場旅店前身)、臺南女中體育館及音樂館、聖功女中大禮堂、臺北天主教公署、郭綜合醫院等。王秀蓮家中是做布料生意,自己也擅長縫紉,家裡很多衣服也都是她親自縫製的,而裁縫技藝也和建築設計互相影響,成為她獨特的風格。王秀蓮稱自己為「草地建築師」,規劃概念皆從使用者角度出發,認為是人住房子,不是房子住人,設計的民宅、校舍、飯店向來不迷信昂貴的進口建材,強調運用在地材料,建造堅固耐用的房子;對於室內採光、通風、廚房及熱水器如何排放廢氣,都特別講究。
參考資料:
1.許麗玉(2018年6月1日)。建築的記憶,技藝與轉化。台灣女建築家學會。https://wataiwan.org/press.php?category=6&post=14&page=2(瀏覽日期2024/3/25)
2.楊淑芬(2013)。從容大器--訪建築系校友王秀蓮。成大校刊。243(4),26-27。https://nckur.lib.ncku.edu.tw/retrieve/148393/0010913001-000001.pdf(瀏覽日期2024/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