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宜蘭龜山島披罾漁場過澳

照片拍攝場景為龜山島到宜蘭縣頭城鎮從龜山島往烏石港航線,拍攝視角往三貂角方向取景。景觀中隱沒點為三貂角,南側隱約可見一小白點為三貂角燈塔,攝影時間為2024年3月。「討披罾」作業漁區有「過澳」及龜山島旁「澳心」二處,到「過澳」漁區頭城沿海岸需在傍晚出海前提早二個小時出海,因過澳是到比較遠的漁區(頭城沿海岸)上火(tshiūnn-hué/hé),如頭城沿海岸離岸300-500公尺海邊漁區。漁民選擇到「過澳」漁場「討披罾」的好處,是當捕魚完成便於將漁獲交給在梗枋漁港或大溪舊港「出魚仔」(tshut hî-á,即賣給魚販),可再出海「討披罾」。

在三貂角南側可見到一個明顯的山尖,龜山島居民稱此山為「尖山」,漁人龜山島與尖山的相對的角度來判斷。從龜山島航向頭城烏石港、梗枋漁港方向,從龜山島龜尾海岸出發,經過「澳心」看向「尖山」,「尖山」的山形會從平緩逐漸轉變為尖銳,變尖銳的地點稱為「尖山透」,表示尖山透出(顯露)來的意思,在看見「尖山透」後,再航向頭城沿岸,烏石港與梗枋間海面,即為「過澳」漁場。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海波浪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4)。臺灣歷史博物館112-113年地方漁具漁法記憶蒐整計畫訪談紀錄(2024年3月31日訪談),宜蘭縣頭城鎮龜山里。
  • 撰寫者
    海波浪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