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場景為龜山島到宜蘭縣頭城鎮從龜山島往烏石港航線,拍攝視角往三貂角方向取景。景觀中隱沒點為三貂角,南側隱約可見一小白點為三貂角燈塔,攝影時間為2024年3月。「討披罾」作業漁區有「過澳」及龜山島旁「澳心」二處,到「過澳」漁區頭城沿海岸需在傍晚出海前提早二個小時出海,因過澳是到比較遠的漁區(頭城沿海岸)上火(tshiūnn-hué/hé),如頭城沿海岸離岸300-500公尺海邊漁區。漁民選擇到「過澳」漁場「討披罾」的好處,是當捕魚完成便於將漁獲交給在梗枋漁港或大溪舊港「出魚仔」(tshut hî-á,即賣給魚販),可再出海「討披罾」。
在三貂角南側可見到一個明顯的山尖,龜山島居民稱此山為「尖山」,漁人龜山島與尖山的相對的角度來判斷。從龜山島航向頭城烏石港、梗枋漁港方向,從龜山島龜尾海岸出發,經過「澳心」看向「尖山」,「尖山」的山形會從平緩逐漸轉變為尖銳,變尖銳的地點稱為「尖山透」,表示尖山透出(顯露)來的意思,在看見「尖山透」後,再航向頭城沿岸,烏石港與梗枋間海面,即為「過澳」漁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