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宜蘭南方澳釣艚仔作業過程近海

釣艚仔(tiò-tsô-á)作業地點,有近海的宜蘭外海,以及遠方的彭佳嶼與無人島(即釣魚台,東北角及宜蘭漁民俗稱為無人島)兩地。

以近海的宜蘭外海為例,宜蘭外海指蘇澳外海至龜山島與宜蘭海岸之間的海域。因距離不遠,船隻無論大小並沒有很大的限制,常當天往返。

一般在凌晨2點時,漁人和船員皆到齊後,便會駕著船先去冰廠的「絞霜架」(ká-sng-kè,指冰架),絞了大約2至3隻大冰塊,接著去檢查哨報關出港。船長會先詢問幾位老漁人的意見再出發到漁場,大部份都需要1、2小時的航行時間。

到了目的地大約是早上4點,天尚未亮,船員會先在船上試釣,確定有魚群後,便把竹筏和漁人依序放到海上,間隔大約50公尺。各竹筏上漁師取出漁具開始作業,起先會以延繩釣方式,等到日出後接著再使用手釣。漁師若是已釣滿漁籠,會以手電筒打信號要母船來載;或者母船「大功」(tuā-kong)認為該收釣時,也會通知竹筏準備好,再依序收筏上船。「大功」專司秤重和登記,而「大俥」(tuā-tshia)和煮飯的也各司其職。有時作業還會延長到早上7-8點左右。

從深夜4點下筏到天亮7-8點回母船,開始返程回港,這樣一個階段的釣魚時間,漁師稱為「一流」(tsi̍t-lâu)或「一个流水」(tsi̍t-ê lâu-tsuí)。中餐在航行的水路上食用。抵達南方澳漁港後,須先到檢查哨報關,接著到魚市場賣魚,再把漁船栓綁在漁港適當的位置,然後便各自返家梳洗和休息了。近海釣魚的漁具都是帶回家由太太幫忙整理的。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南風澳文史工作室 賴元淵
  • 資料來源
    賴榮興,2022,《百歲漁港南方澳.漁人漁法篇》。頁:158-175。 攝影師 : 潘佑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