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烏山頭水庫溢洪道

嘉南大圳自1920年開工已屆百年,時至今日,這座水利設施依然是嘉南地區重要的灌溉設施,其背後是百年來水利職人日常維繫與經驗傳承的結果。他們的故事,值得被細細紀錄。

烏山頭水庫溢洪道,構造為巨大的弧形設計,這是因為曲線的接觸面積較大,排洪量也能隨之增加,溢洪道的喇叭口也設計得較大,安全係數相對較高。原本喇叭口向下延伸的構造是平坦的設計,之後才加上斜坡和層次,從開口處出水後,下降的坡度拉得較平緩、又寬又長,有助於降低水深,有效消能,得以避免災害發生。

另外,在溢洪道的最頂端,共有60個開口,可以放入插板,這是在1938年為了加高烏山頭水庫蓄水量的增設設施。溢洪道的加高,能夠增加庫容,溢洪道增高2公尺,便能使庫容增加2500萬立方公尺。不過於2011年的安全評估中,但是考量六甲斷層若是發生地震,設施恐不堪負荷,因此不建議再放入插板提升水位。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1/01/22
  • 媒體類型
    影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