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二三戰士劉兩旺榮譽國民證

物件為八二三戰士劉兩旺榮譽國民證,1999年12月頒發,2023年7月1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胡朝欽拍攝,物件藏於新北市石門區劉宅。

照片中可見劉兩旺的正面照、中華民國國旗,以及印有中華民國榮譽國民證、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製發等字樣,背面則記有姓名、榮民證(身分證)號、籍貫、出生日期、兵籍號碼、退伍時軍階一兵、退伍日期八二三人員、退伍令證字號、發證日期等。

劉兩旺在1935年11月5日生於新北市石門區,有4名兄弟、2名姊妹。家中開設運輸行,替人運輸各種不同的貨物到臺北市區,包括茶葉、稻米等。日治時期每日必須光腳走路到位於2公里遠的老梅國校上學,因美軍空襲時常輟學。念國中時他因想早點分擔家中經濟壓力,考取駕駛證照後擔任卡車司機,運送木材、鐵材等各種建材到臺北,期間與同鄉的太太結婚。

1956年劉兩旺服義務役,他抽到海軍擔任3年兵,為石門區第一批的海軍,前往高雄左營受訓,半年後被分發到「太昭」號驅逐艦上擔任官兵,舷號為26號。1958年時發生八二三砲戰,他隨著「太昭」號驅逐艦前往金門外海支援。1959年以海軍一兵之姿退伍,並加入退伍軍人暨823戰友協會,時常參加協會的集會活動,直到近年因參加人數越來越少,而很少出席。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是台海安危的重大戰役,但大多參與的台灣及義務役官兵,戰後並未得到政府特別的照顧。1990年代台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立法部門與退輔會因應民間聲音,支持將2萬多名的台灣籍「八二三炮戰」參戰義務役納為榮民,劉兩旺因立有戰功,成為「中華民國榮譽國民」。

※本筆詮釋資料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共同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執行「移動•行動-戰後臺灣榮民與眷村生活記憶暨轉譯計畫」製作。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儒柏/胡朝欽
  • 創作者
    劉兩旺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3/07/01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