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反共義士曹可雲珍藏的四川銅幣

物件為反共義士曹可雲珍藏的四川銅幣,2023年6月30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胡朝欽拍攝。

照片中可見銅幣因氧化而有些鏽蝕。上方照片是銅幣正面,上方字樣為「軍政府造」,下方字樣為幣值「當制錢壹百文」,圓圈內可見直式的「四川」以及橫式的「銅幣」,正中間有一朵海棠花。下方照片是銅幣背面,上方字樣為「中華民國二年」,正中間為篆書「漢」一字,外圍圍繞著十八個圓圈,代表十八個省份。

中國在1903年晚清和北洋時期,四川地方政權開始鑄造四川銅幣作為貨幣流通,隨後辛亥革命爆發,四川大漢軍政府廢除大清銅幣,並在1912年開鑄「漢」字銅元,但因四川銅幣發行量多,導致通貨膨脹,影響經濟發展,1935年之後,四川銅幣逐漸消失在市面上。曹可雲回憶起兒時,他父親在酒館工作,酒的買賣交易正是使用四川銅幣,父親習慣將銅幣放在一排排的盒子上。1950年,韓戰爆發,曹可雲離鄉加入人民志願軍前往韓國,僅管那時四川銅幣流通率已趨近於零,他仍將銅幣帶在身邊,從韓國一路帶回台灣,作為對家鄉四川的回憶與思念。時間流逝,曹可雲在台灣已度過近七十年的時光,他依然珍藏著這枚銅幣。

※本筆詮釋資料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共同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執行「移動•行動-戰後臺灣榮民與眷村生活記憶暨轉譯計畫」製作。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奕晴/胡朝欽
  • 創作者
    胡朝欽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3/06/3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