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綢的故事-陪伴非行少年

陳綢的故事-陪伴非行少年 上學時間,原本應該在學校讀書的少年,有的在廟埕閒晃,有的在埔里街上溜達,認真的學校還會出來找孩子,好說歹說勸孩子到學校讀書,但同樣的戲碼總是不斷上演,於是學校主任找上了陳綢,拜託陳綢收容這些孩子。 了解孩子的身世之後,陳綢一頭栽進非行少年的關懷,她說:如果家庭溫暖,這些孩子為什麼要在街上閒晃?她頓悟到建廟行善不是根本解決之道,「教育才能改變這些孩子。」陳綢於是開始收容、主動發掘這些孩子,提供住處,更前往教育部陳情,爭取孩子的受教權,教育處這才派老師到良顯堂,為這些兒少授課,幫助這些孩子找回人生的方向。 對於非行少年,陳綢的方法無他,愛和安全感而已。有一次社會處轉介一個無父無母的孩子來,孩子悶悶不樂,吃不下飯,陳綢一個關心的擁抱,讓孩子忍不住痛哭起來,原來是擔心依照年齡他只能在這裡住三年,國中畢業後便無處可去,陳綢當場也難過的抱著孩子哭了,她心疼孩子小小年紀沒有人呵護關愛,她隨即告訴孩子:不用煩惱,安心的住下來。從此這孩子完全變了一個人,努力向上,考上法律系,當志願役的時候還會拿薪水回來奉獻,陳綢說:「我比他們更感動啊!」這樣的回饋成了陳綢最大的動力,再累,她都甘之如飴。

基本資訊

  • 生年月日/時期
    1931/02/25
  • 國籍
    台灣
  • 撰寫者
    張彩鳳
  • 卒年地點-緯度
    null
  • 卒年地點-經度
    null
  • 性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