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竹圍仔街古厝內的公媽廳懸掛歷代祖先與開基祖,一塵不染的大廳。牌位在傳統禮儀和習俗中,是用以祭奠列代神明、聖賢、祖先及亡者的木牌,上面書寫及雕刻神靈、先人或亡者的名諱,以及寫上一些吉祥話,象徵祂的神靈附著於此受人崇拜,神位或公媽安置方法首先要注意擇日,安座的位置也必須配合陽宅之吉旺方,否則就會產生不好的作用。在一般家庭中常見供奉許多神明,而佛、菩薩及諸天神明各有其地位和位階,而必須依照位階來供奉,千萬不要隨便供奉神明。清乾隆年間,相傳為清乾隆12年(1747)簡姓原住民武朥灣社族群開闢地區,閩人稱「番」為「畬」後延用至今,竹圍仔街旁有街道名為簡仔畬街,即源於此。原住民已漢化,至今無從分辨,倒是簡仔畬街,依然老舊,跟竹圍仔一樣是三重市較落後的地區,但崇拜祖先、慎終追遠不忘本的精神猶在,倒是可為現代都會人的最佳家庭示範。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