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大溪僑愛新村過往,該村160號原住戶李光第表示,「我們160號是最邊間,就在僑愛天主堂隔壁。」因為父母信奉天主教的關係,他出生就受洗,小時候,閒來無事就會到教堂走跳,幫忙打打鐘,或是禮拜的時候幫忙神父做輔祭,教堂還有溜滑梯可以玩。像他這樣因為家裡信教而跟著信教的小孩很多,大家常常玩在一起,童年也就這樣在教堂度過了大半的歲月。對於村子的環境,李光第說:「以前都是爛泥巴路,沒有交通工具跑不了太遠。介壽路對面就是茶園,以前的茶都種在丘陵地上,不像現在都是高山茶。」那番光景仍是記憶中一抹難忘的回憶。
談起在眷村最難忘的事情,大溪僑愛新村160號原住戶李光第想了想後,說:「應該是電影吧!」在他小時候,僑愛新村內有間九三戲院,不過,沒有零用錢的他要看電影,除了大人付錢帶進去外,就是找縫鑽進戲院內偷看,有地方站就站,不然就得蹲著看。「小時候誰沒幾件偷雞摸狗的回憶。」他笑著說。看過的電影多了,更多的是看過就忘的,少數有記憶的是《養鴨人家》,李光第表示,「那時候家家戶戶都養鴨,看著很有共鳴。」《養鴨人家》是民國54年(1965)上映的電影,導演李行,曾獲第3屆金馬獎的最佳彩色攝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劇情和最佳導演,為當年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