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永樂大典 存一百十五卷

永樂大典 存一百十五卷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永樂大典 存一百十五卷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皇帝朱棣(1360-1424)為整理歷代典籍,命翰林學士解縉(1369-1415)等編修《文獻大成》;後因初輯內容尚多未備,復命姚廣孝(1335-1418)與解縉等人共同監修重纂,開館於文淵閣,永樂六年(1408)竣工,題曰《永樂大典》。 全書正文約4億字,22,877卷,凡例及目錄60卷,裝成11,095冊;採「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繫事」編輯體例,輯錄中國14世紀以前重要傳世典籍近8,000種,不僅是規模空前類書巨制,亦堪稱以「聲音」網羅一切資訊、知識的歷史文獻資料庫。降至清代,學者陸續從《大典》中纂輯、復原多種早已亡佚絕跡的珍稀著作,更成為乾隆皇帝發動纂修《四庫全書》文化工程肇端。 《大典》正本失傳,重寫於嘉靖四十一年(1562)至隆慶元年(1567)副本迭經火災、兵燹、盜竊而嚴重毀損散落,至今倖存於世者僅400餘冊,散藏於海內外公、私收藏約30餘家,莫不珍若至寶。國家圖書館典藏8冊,已於2013年指定公告為「國寶」。(文資局物字第10220091271號)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藏《大典》62冊,其中60冊係原國立北平圖書館舊藏善本;另有2冊(平圖013153 [ 卷975-976 ]、平圖013192 [ 卷10483-10484 ])原為德國漢堡大學購藏,後因與平館達成圖書交換協議,輾轉寄往美國交與袁同禮(1895-1965)館長,遂得與1942年秘密運美躲避戰火之102箱平館善本共同寄存國會圖書館。1965年平館善本歸還中華民國,教育部指定由中央圖書館代管,央圖復呈請教育部同意借用故宮外雙溪新廈庫房存藏平館善本;1985年央圖與故宮完成點交程序,並發函行政院、教育部核備清冊,平館善本正式入藏故宮。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路二段221號
數量
62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物字第11030139431號
2021-12-17 11:27:07.271
級別名稱
國寶
種類
種類代碼
G3


種類名稱
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年代
明(嘉靖隆慶間)
材質
紙、墨、絹
尺寸
版框:35.6 x 22.9 ;書冊:50.5 x 30(公分)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評定基準
歷代著名人物、國家重大事件之代表性/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之代表性/具有獨特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獨一無二或不可替代性/對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特殊影響或意義
保管單位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61.keepDepts_name
國立故宮博物院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61.keepPlaces_address
至善路二段221號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歷史建築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2、3、4、5、6款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指定(登錄)理由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乃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皇帝朱棣(1360-1424)為整理歷代典籍,命翰林學士解縉(1369-1415)等粹取秘閣群書,凡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分韻類載、以便檢考;後因初輯內容尚多未備,復命姚廣孝(1335-1418)與解縉等人共同監修重纂,永樂六年(1408)竣工。 《大典》正文約4 億字,22,877 卷,凡例及目錄60 卷,裝成11,095冊;編輯體例「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繫事」,輯錄中國14世紀以前重要傳世典籍近8,000種,是規模空前的類書巨制,更是一座蘊含無數珍秘佚籍之學術礦藏。降至清代,學者陸續從中纂輯、復原多種早已絕跡的珍稀著作,更成為乾隆皇帝發動纂修《四庫全書》肇端。 《大典》正本失傳,重寫於嘉靖、隆慶間的副本迭經火災、兵燹、盜竊而嚴重毀損散落,至今倖存於世者僅400餘冊,散藏於海內外公、私收藏約30餘家,莫不珍若至寶。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大典》重寫本115卷,為原國立北平圖書館寄存美國國會圖書館之善本精品,其傳藏歷程飽經世變周折;當中一冊卷前裝入乾隆御筆題詩,係目前考知舉世僅存二冊《大典》「御題書」之一,更顯可貴。
代表圖像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典藏或財產編號
平圖013150-013211
保存現狀
一、 完整保留明代內府裝幀面貌者共9冊:黃絹書衣裹覆硬紙板,包背裝,黃絹書簽端楷大字題「永樂大典」暨卷次,書簽周圍飾以藍(絹質)、黑(墨繪)雙色邊框;封面右上另有一黃絹方簽,題韻部暨該韻冊次,四周為藍絹邊框。其餘各冊書簽、方簽多有脫落或殘損,復迭經不同時期之修補或重裝。 二、 計有9冊封面內裡黏貼乾隆三十八年四庫全書館纂修官簽校輯佚簽條,共10紙。 三、 每冊均無前副頁,而後副頁重錄人員銜名,計有12冊佚失,其餘均遭裁切。據學者研究,乾隆年間曾裁取《大典》餘紙賞賜四庫館臣,或諭交杭州織造毀造「有斑點小藏經紙」,即乾隆仿金粟山藏經紙。 四、 卷8339頁9a至28a收錄陳規(1072-1141)《守城錄》,卷前有乾隆御筆「題陳規守城錄」。全套《大典》共有13冊裝入乾隆御題,此為目前考知舉世僅存2冊《大典》「御題書」之一,更顯可貴。 五、 經全面檢視文物保存現況,計有11冊全書狀況良好,無需修復或已經過修復。其餘或有破損、黴污、水漬、缺頁、簽條脫落、封面封底裂損鬆脫等情形。 六、 平圖013195(卷13074-13075)卷末有一殘葉,係卷15142葉2右半葉。該卷現存美國國會圖書館。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