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雄大士爺祭典

民雄大士爺祭典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民雄原名打貓街,據傳乾隆年間,7月1日起,每日下午陰風慘淡,嘗聞鬼聲啼哭,人人畏懼,時有觀音大士,屢次顯身,俾街中人共見之,向一丈餘,頭生雙角,身穿紅甲,青面獠牙,若見大士陰風輒止鬼聲皆息,人知大士足以鎮壓孤魂。於是每年普渡期間用紅緞塗大士爺神像奉祀壇中,並進行普渡儀式,並於結束後火化大士爺升天。本普渡活動為本縣民雄地區重要的民俗活動,具有傳統性、地方性及文化性,爰予以登錄為民俗。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嘉義縣
民雄大士爺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1080038674號
2019-02-21 00:00:00.0
廢止【民俗及有關文物】名稱,變更為【民俗】
級別名稱
民俗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普渡儀式過程: 農曆7月21日 上午2點30分:打通 上午3點:發表文、請大士登位、三界亭、獅虎、翰林院、男堂女室就位,請佛蒞壇、安三界、豎旛 上午5點30分:開眼大士、安孤魂位、高誦梁皇寶懺,早餐 上午8點:出榜文 外敬、內敬三界、大士, 午餐 下午2點30分:誦二、三、四卷梁皇懺,夜餐 下午8點:鬧壇 農曆7月22日 上午5點:打通 上午5點30分:演淨、連五卷梁皇、過三界壇、大士、翰林所、孤魂,法師用早餐 上午8點:外壇獻、連行香、內敬,午餐 下午2點:誦六七卷懺、四點放水燈,回翰林所夜餐 下午8點:鬧壇 農曆7月23日 上午5點:打通 上午5點30分:演淨、誦八卷、過三界、大士、翰林所、孤魂,早餐 上午8點:做金山、做內敬,午餐 下午3點:誦九、十卷梁皇懺,夜餐 下午8點30分:請大士、翰林所、男堂女室、鬧座、坪巡、孤筵、首座大放瑜珈焰口、普施孤魂、祈求地方安寧、謝三界、謝壇送眾神佛歸位。 每年農曆7月大士爺廟廟方都會特別訂製一尊紅縀紙糊的「大士爺」神像,放置在廟內供民眾膜拜,並建壇「普渡祭典」並請僧侶五人,誦經懺三天,超度孤魂野鬼,普醮陰光。 7月23日夜晚,搭一座「孤棚」,擺滿米飯菜肴、豬羊水果等祭品,奉祀鬼魂,慰安陰靈,由於相傳摸到大士爺紙糊神祇會消災解惡,帶來好運,因此,大士爺紙糊神像所經之地民眾競相撫摸,鞭炮聲響徹雲霄,場面十分壯觀熱鬧。大士爺火化升天儀式,在民眾勁放煙火齊鳴聲中點燃,熊熊的烈火和五彩繽紛的煙火,將民雄夜空映照得通紅,宛如不夜城,熱鬧壯觀的場面,也為三天的普渡法會留下圓滿的句點。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嘉義縣太保市太子大道158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53628123-310
主管機關名稱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評定基準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
法令依據
《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
保存者/保存團體
財團法人台灣省嘉義縣民雄鄉大士爺廟
指定(登錄)理由
本民俗具傳統性、地方性及文化性,因此登錄為民俗。
代表圖像來源
趙守彥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