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鹽水蜂炮

鹽水蜂炮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鹽水最早稱為大龜肉庄(大圭壁庄),舊稱「鹽(鹹)水港」,雅稱「月津」、「月港」。清領憑藉著瀕臨倒風內海與八掌溪、急水溪下游之河運,於清雍乾年間發展成「鹽水港街」,成為倒風內海四大港。 鹽水港市街至今仍以主祀媽祖的護庇宮為闔港公廟,其信仰圈在分成「大媽角」、「二媽角」、「三媽角」及「太子爺角」四角頭。因舉辦「鹽水蜂炮」而聞名的鹽水武廟便屬於二媽角布街境之角頭廟。武廟,主祀關聖帝君,確切創立年代不明,一般認為是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後陸續於乾隆年間(1736-1795)至日治時期1917年(大正六年)有多次修繕紀錄;戰後於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1971年(民國六十年)逐步擴建,目前廟況為1987(民國七十六年)所修建。 鹽水蜂炮名氣、規模之大,是臺灣元宵節相關民俗活動中的著名慶典之一。其由來亦眾說紛紜,大致有4種說法: 1. 反清復明:漳泉移民於元宵節之時,透過施放爆竹來喚醒義士團結。 2. 戲鬥煙火:承襲漳泉原鄉之元宵節慶鬥火活動。 3. 歡迎嘉慶:傳聞嘉慶君遊臺灣時,行經鹽水港,鹽水仕紳以爆竹迎之。 4. 驅除瘟疫:清末鹽水地區遭受瘟疫襲擊,鹽水人迎請關帝爺巡境,並以爆竹助勢。 其中「驅除瘟疫說」較受到普遍認同,因為清同治光緒年間鹽水地區的確發生瘟疫,地方人士為求平安,向關聖帝君祈求,根據神示,需於元宵夜舉辦出巡遶境。之後疫毐逐漸平定,鹽水恢復安寧,當地人則歸功於關帝爺的神威,遂逐漸形成元宵夜犁蜂炮之俗。2000年(民國八十九年)前後,鹽水蜂炮在臺南縣政府的推波助瀾下,成為大型觀光活動,遂形成臺灣元宵節「南烽炮、北天燈、中𪹚龍、東寒單」之說。 參考資料:《臺南市市定無形文化資產訪查及評估計畫》(2018)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鹽水區
鹽水鎮內及郊區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70141209號
2008-06-27 09:00:25.0
級別名稱
民俗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炮城工藝及禁忌炮城工藝包含「蜂仔」(沖天炮)及「蜂仔巢」兩部分;蜂仔便是炮火、沖天炮,而蜂仔巢便是炮城本體。蜂仔的製作為取上好蘆竹,削細約尺二長度為「蜂仔支」,在裹上火藥,再將兩支綁成一支,稱「雙心」。現今蜂仔都直接購買現成。 傳統的炮城最早取桂竹來進行製作,除了就地取材外,竹子亦有辟邪、吉慶之意涵。傳統作法為3尺6寸主豎柱4支,以「36天罡」之寓意;接榫長2尺4寸之橫桿為主架,取「24節氣」之意;再接上竹條分設6層,象徵「六合」,供排放沖天炮;而蜂仔沖天炮則以108支或120支,前者代表「水滸傳108條好漢」,寓意「行行都興旺」,後者象徵2甲子,寓意「長壽」。後因竹架容易耗損,逐漸改成木條來製作。時至今日隨著炮城製作的規模擴大,材質也加入白鐵等金屬材料,跳脫傳統尺規走向創意路線,不過蜂炮的綁製依舊需要人工。 炮城完工之後,民宅或商鋪會在屋外懸掛紅燈籠,以提醒繞境隊伍這裡有炮城,要停下神轎,以接受民眾敬獻的炮城。要掛這紅燈籠必須要施放蜂炮之民眾像武廟登記,讓消防局稽查合格後才能掛上。 炮城製作過程有一些規矩和禁忌。炮架架設好綁蜂炮前要先以淨香爐除穢,才能開始進行工作,另外便是綁製過程不能亂說話,且力求淨身,綁製完成後需用紅紙密封,並貼上「恭祝關聖帝君(文衡聖帝、山西夫子)聖誕千秋/○○弟子敬獻(叩謝)」之紅字條。將炮城用紅紙封起來,可能是因蜂炮具高危險性,為了避免在施放前不小心引燃,用紅紙圍繞遮掩以防意外。隨著炮城的體積變大,目前大多改成保鮮膜,若是大型炮城會有加上檔版保護,但都會貼上敬獻紅紙之俗。炮城製作過程中及完成施放前有一些事情被視為禁忌。如完工的炮城大多不願意給外人看或觸摸,深怕不小心引燃,而帶來厄運。 炮城施放流程及禁忌在整個繞境過程中,蜂炮須等到神轎抵達時才施放,也就是獻給神祇之意。在神轎快到時或神轎抵達時,民眾會將炮城推出來到馬路上準備施放。在施放前,需要先在神明面前將紅紙與金紙共同焚燒祝禱後,再引燃炮城,讓遶境神明點收蜂炮,這是非常重要的施放過程,不能省略之。在燃放完成後,再將炮城移除,讓神明繼續遶境,巡視他地。蜂炮的施放禁忌為「擋蜂」,也就是人擋在炮城之前,尋求刺激,因為蜂炮是要敬獻給神祇的,因此嚴禁。另外家有喪事未滿一年者、產後未滿一個月,不管是當事人或相關親屬,都不能製造或觸摸蜂仔或蜂巢,以避免該炮城施放不順,因為蜂炮若施放到一半就停止,被視為不祥,在觀看蜂炮時會特別危險;而經期中的女性也不能參與相關蜂炮活動;另外在正月十五這一日也不可口出穢言或進出聲色場所,這些事情被視為不潔。 參考資料:《臺南市市定無形文化資產訪查及評估計畫》(2018)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無形文化資產組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97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主辦單位-地址
武廟路87號
主辦單位-聯絡人
林益仁
主辦單位-聯絡電話
06-6521264
主辦單位-名稱
鹽水武廟管理委員會
評定基準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111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
保存者/保存團體
鹽水武廟管理委員會
指定(登錄)理由
1. 該民俗活動已近三百年歷史,有其歷史意義及特殊性。是展現地方常民生活文化活力的最佳活動。 2. 「北天燈、南蜂炮」具全國性知名度,並享譽國際,值得登錄為民俗。 3. 每年定期舉行,深具地方性,內化於當地居民生活當中,已成為台灣重要民俗節慶活動。
代表圖像來源
黃文博/提供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