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善化慶安宮

善化慶安宮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善化慶安宮位在臺南市善化區中山路470號。此地舊名為臺灣府灣裡街,為西拉雅平埔族目加溜灣社的棲居之地。清康熙年間隸屬諸羅縣善化里西堡康熙48年(1709年)此地創建文昌閣,奉祀五文昌帝君,東西兩廊兼為講學之用,為地方文教中心,有義學之功用。嘉慶15年(1810年)時,因時久失修,由信眾募資整建。同治元年(1862年)6月發生大地震,震毀文昌閣,後由洪精義等人號召捐輸,集三十六社境鄉民,重建廟宇,為祈從此安泰,改名「慶安宮」,並從臺南大天后宮迎奉媽祖分身供奉(俗稱老二媽),原文昌帝君改祀後殿。此外,也由營盤尾迎接大武壟巡檢司武廟之關聖帝君,赤山龍湖岩觀音佛祖、註生娘娘、十八羅漢等,信仰乃為之一變。不過,善化地區由於鄭氏時期大儒沈光文隱居教學之處,因此文風頗盛,在光緒14年(1888年)6月有生員王提員倡組聚奎社,詩文酬唱,成地方雅事。而且該社於每年農曆八月中旬丁日舉行的「善化五文昌祭」更是臺南地區馳名的祭典,百年來均由聚奎社創立者四十二人之子孫輪流奉祭。尤其在日治時期北仔店陳子鏞更聘請臺南文樂社樂師前來指導演奏,因此每逢中秋遵古禮,奏古樂,行祭祀,並舉辦燈謎晚會,獎勵後學學詩作文,是全臺罕見的崇文掖教盛典。不料近年古風漸失,後斷無人,或停或辦,令人堪憂。總之,直到清領末期,慶安宮之「灣裡街天上聖母」為臺南地區有名三大媽祖廟之一,祭祀圈包括六十六個庄頭,每逢祭典,香火鼎盛,熱鬧非凡。日治以來,曾在明治40年(1907年),由區長蘇試曾倡議重修,大正3年(1914年)街民及鄰近庄社再次捐款重修,至日治晚期,因皇民化運動,傳聞曾拆毀慶安宮改建日式神社,此說有待進一步證實。二戰後,民國36年(1947年)本地士紳王鵠朱、陳茂坤等人發起在古廟原址重建廟宇,於年底完工,迎奉媽祖安座。民國50年(1961年)蔡天來等董監事倡首興建後殿,主祀玉皇大帝。54年舉行鎮殿媽祖開光大典。70年增建鐘鼓樓於兩廂。71年增祀沈光文公神像,與五文昌合祀成「六文昌」,為全臺獨一之奉祀。80年重建後殿為凌霄寶殿,廟貌壯麗,美侖美奐。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善化區
東關里中山路470號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台內民字第8674829號
1997-04-02 09:59:31.0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
種類代碼
A2


種類名稱
寺廟


現狀
直到清領末期,慶安宮之「灣裡街天上聖母」為臺南地區有名三大媽祖廟之一,祭祀圈包括六十六個庄頭,每逢祭典,香火鼎盛,熱鬧非凡。 荷蘭古井-滄桑三百年,沈埋半世紀,竟在七十八年七月因善化中山路翻修工程中山土,此井直徑約一公尺左右,雖深藏地下五十年,但井水卻亮無腐臭、泥濁,應可肯定此必為活井,這口井的出土是慶安宮歷史的重要佐證之一。 目前正殿木構拜亭梁柱傾斜,而出自名家潘春源之手,位於正殿兩側的彩繪壁畫也有剝落的情形發生,現正進行修復中。
外觀特徵
慶安宮是一座三落三間起的廟宇,現仍保有傳統磚木構造為三川、拜亭正殿及過水廊。目前大部分構造仍為同治元年遺構,石構造則部分為嘉慶年間遺構,其他部份構造則是民國三十八年重修所作(拜亭藻井及部分石堵)。 三川殿的木構造雕飾極為優美,大門兩側作木雕窗,拜亭跨距極大,作四方轉八角形藻井,正殿內側作三通五瓜式棟架,神龕面雕飾精緻,屋面現為琉璃瓦,玻璃剪粘比例造形相當優雅。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使用情形
做為寺廟使用。目前正殿木構拜亭梁柱傾斜,而出自名家潘春源之手,位於正殿兩側的彩繪壁畫也有剝落的情形發生,現正進行修復中。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建築所有人
善OOOOOOOOO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 中正路5巷1號3樓
主管機關單位
有形文化資產組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2597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室內特徵
慶安宮主祀媽祖,為臺南市媽祖廟之一,目前構建多為清嘉慶至 同治年間所作。該廟拜亭、藻井、正殿大木構皆為民國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間聘請中國師傅所作,壁畫則出自臺南府城己故名畫師潘春源之手,極具藝術價值。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臺南市
善化區
慶安段
975
2
臺南市
善化區
慶安段
999
緯度
23.1330368715815
經度
120.290144229186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03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04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05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06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07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08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09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10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11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12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14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16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17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18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19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20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21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22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23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24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25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26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27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28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29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30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31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32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33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34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35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36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37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38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39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40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41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42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43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44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45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檔案網址


多媒體名稱
善化慶安宮46


檔案說明
109年委託博典拍攝,114年上傳。


指定(登錄)理由
1該廟創建年代甚早,目前遺構多為清嘉慶至同治所作,就善化地區而言,為早期地方自治及社會權力運作中心,對善化之發展歷史研究而言,頗具意義。 2.該廟所在地為鄭氏時期沈光文教學處,清康熙四十三年以前為諸羅縣文廟、武廟所在,四十八年後為義學所在。 3.該廟現有主體建築為民國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間聘請中國唐山師傅所建,在史上有特別的意義。 4.該廟拜亭藻井、正殿大木結構及府城已故名畫師潘春源所繪壁畫,均極優異,具有藝術價值。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