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水木,民國十一年出生於新竹市,是一位國寶級的燈籠編製藝術家,以製作「雨傘燈」榮譽七十九年薪傳獎,年輕時為了幫助家計曾做過頭前溪建築河堤的挑擔工人,也做過製糖會社的燒煤碳工人,二十歲考入新竹郵局,當時薪俸只有80錢,為送郵件還須徒步行走送件,每天從南大路-仁愛之家-神社(客雅山一帶)-元培-茄苳-寶山-南隘-中隘再搭免費日新客運回新竹,其郵差生涯達四十二年之久,故其對日治時代的地址舊名變革,他記的非常清楚,目前想要知道舊地名的人可能只能問他了,然而他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空襲下踩著鐵馬送件的驚險。也隨著四十年代的機械便利,駕過三輪機踏車送件的歲月,直至七十二年退休,退休後投入父輩執業,謝家祖業世代以製燈為業代代相傳,謝家祖先,於一百五十年前即從福建泉州到台灣竹塹北門一帶從事"燈籠"製作,自幼即耳濡目染,在父親的教導下製作"燈籠"至今仍未放棄其家業,執著的從事創作不輟。 在台灣燈籠大體可分為廈門式、泉州式兩種,其最大的不同在於骨架,泉州式以竹筒切做成傘狀骨架收放自如,故名雨傘燈。雨傘燈傳至台灣已有兩百年歷史,現存於新竹僅四家,都集中在長和宮旁的愛文街,其中以謝水木的手藝最有名,謝家的燈籠即是屬於廈門式的燈籠有別於泉州式的圓形燈籠。
獎項
資深燈籠編製藝術家 薪傳獎得獎人
本件內容出自《新竹市百位藝術家小傳》,第9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3年)
新竹市文化局向來重視藝術人才資源之調查與蒐集,經過兩年多的資料整理,從三百多位藝文人才中,選出一百位藝術家之簡歷、代表作品出版成輯為《新竹市百位藝術家小傳》,內容以平面美術及立體美術類的藝術家為主。期望透過這百位藝術家的小傳與故事,讓更多人一窺新竹當代藝術界前輩的理念與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