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中、永和市公所瓦磘溝智光商職附近河段水患頻仍,以及居民要求整治瓦磘溝的抗爭愈演愈烈之下,決定讓1993年取消的加蓋瓦磘溝的整治計畫死灰復燃,以市地重劃、提高容積率方式,開發瓦磘溝沿線土地,並將洪水隱藏於地下暗管。
林宗明、林育德父子得知此一規劃,深感惋惜;認為瓦磘溝的水患整治不該以加蓋方式進行,犧牲環境景觀與生活品質,而期待瓦磘溝能透過分洪、水質改善等方法,成為都市中兼具生態、親水功能的綠帶、藍帶。於是,林氏父子於1997年春,聯合趙永清立委、林長勳建築師,利用二人專業知識與各自經營的地方社團人脈(陽光之友協會、慈暉基金會),發起「瓦磘溝觀光運河促進會」。促進會接受臺大城鄉所夏鑄九教授等學者專家之建議,一面向臺灣省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請願、遊說反對加蓋瓦磘溝,一面向社區居民以社造方法激發社區意識、讓居民參與瓦磘溝願景想像,並舉辦多次記者會、公聽會傳播理念。8月,促進會拜會省住都處市鄉規劃局、列席省都委會和永和市代會報告,取得當時官員、委員、民代認同。經省府研究明溝整治較暗渠有利後,9月3日省都委會正式決議停止瓦磘溝加蓋的市地重劃作業,維持規劃綠地並改以容積移轉方式取得地權進行整治。
取得擋下加蓋的初步成果後,促進會進一步提出觀光運河整體規劃案,並積極拜會行政院經建會、內政部與各級地方政府,1998年爭取到以「創造城鄉新風貌行動方案」名義之經費補助,與臺北縣政府協力推動觀光運河案。然而,2000年正式施作的觀光運河示範工程(以中和路與景安路間河段為示範段),成效卻不盡理想,除河岸人行道美化外,並無太大改變。林長勳將之歸咎於實際執行的中和市公所推動不力、私地主協調不成而無法配合施作等因素。自此挫折以後,促進會遂淡出了瓦磘溝整治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