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衍宗,1915年出生於新竹北門,鄭用鑑後裔。由於家學家風,入公學校前,接受竹塹名儒李錫如先生的啟蒙教導。公學校課餘時間外,仍要學習北京話和購自唐山的課本,這些「額外」、「繁重」的課業,奠下了踏實的文史基礎。擔任辯士的他,在無聲影片時代裏,幫電影說話。在有聲電影裏,他幫助不懂國語或不識字的觀眾去瞭解電影。初期,他在巡迴演出擔任解說,閩、客語言的靈活運用,活動範圍大致由大溪、龍潭、關西、楊梅、 新屋沿線,或竹東、北埔、伯公坑、湖口、新庄子,南行經大甲、通霄等地,有時也到原住民地區,讓觀眾學會看電影 。後來,電影進入有聲時代,加上戰爭時期經濟統制政策下,無法自由流動,中止了辯士行業。戰後,片源的不足,舊有默片再度應急出現,國語片又非觀眾所能聽懂的情形下,再度擔任國民戲院的辯士,藉著流利的語言,豐富的知識閱歷,充分掌握住觀眾的喜怒哀樂,1948年後,國語運動的大力推行,才中止了他的表演空間。 講古說書是另一項特色,從1958年起,兩年多的時間,在「小世界」說書場,展現「一聆難忘」的才藝,說書的內容很廣,歷史傳記,武俠小說,有時也在東寧宮等寺廟,講說善書,在昭誡善惡中,也表現出苦口婆心的另一面。 1993年,以八十高齡,在新竹市文化中心「竹塹思想起」文藝季裏,擔任默片解說和講古說書 ,鏗然有聲,情趣盎然,備受矚目。同時主動講解辯士技藝 ,協助學術界做歷史、民俗、語言分析方面的研究,被譽為珍貴的文化財。1995年去世,享年八十一。
本人物內容參考自新竹市文化局,業務項目:人物誌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85&parentpath=0,3
新竹市文化局人物誌內容多數源自新竹市政府於民國79年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的《新竹市志》叢書及民國94年增修之《續修新竹市志》中,包含新竹市從清代至民國85年間,新竹市地區的先賢與耆老生平事蹟,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人物的入門資料,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