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廣東同鄉會

  「基隆廣東同鄉會」,前身為廣東聯誼會(1948年,民國37年),於1953年(民國42年),立案註冊為此組織名,並納入「中原客屬聯誼會」客家會員;其創設會址,在基隆市中正區義二路一帶,隨後,移至仁愛區愛九路一帶。

  「基隆廣東同鄉會」,後來在基隆南榮路55巷買地,會地通到南榮新村的山坡,因此,當時的南榮新村,稱為廣東山;「基隆廣東同鄉會」後來募款集資,在瑞芳楓子瀨76-1號,買了一片山坡地,建了1間廣東祠。

 

  「基隆廣東同鄉會」的成員中,中國廣東省梅縣、蕉嶺、豐順來的移民,說客家話;潮陽、潮州、汕頭的移民,則是說福佬話;廣府、廣州的移民,則是說自己的地方方言。所以,「基隆廣東同鄉會」的成員,不全然是客家人。

 

  這些會說客家話的廣東人,被臺灣籍客家人稱為「外省客」,他們大部分都在政府單位,擔任文職工作;而臺灣籍客家人,大部分是勞工階級。當同鄉會裡舉辦活動時,總是由臺灣籍客家人張羅,久而久之,不公平感油然而生;加上廣東潮州、廣府的成員,又一再排擠臺灣籍客家人。1975年(民國64年),所有紛爭浮上檯面,臺灣籍客家人紛紛退出,另外組織「基隆客家聯誼會」。

 

  「基隆廣東同鄉會」,自成立以來所舉辦的活動,大都是聯誼性的聚餐集會、旅遊。自從1987年(民國76年),臺灣、中國開放探親後,「基隆廣東同鄉會」的有些成員,返回廣東的故鄉,有些則已經在臺灣過世;同鄉會的成員,因此逐漸凋零。

基本資訊

  • 傑出成員
    巫明福;岑長發;何蓋民;姚煥洲;徐榮漢;陳運財;李阿土;劉國雄;曾卓生;劉阿進;葉雲特;陳瓊;蕭萬錫;李智賢;余寧一;余卓俊;朱湘綺
  •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許月梅等,2002年12月。〈仁愛區-廣東同鄉會〉,許梅貞,《基隆市少數族群-客家文史調查與研究》,頁:24。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本書照片由許月梅等田野調查   //   【參考書目】 許月梅等,2002年12月。〈仁愛區-廣東同鄉會〉,許梅貞,《基隆市少數族群-客家文史調查與研究》,頁:25-28。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丘國宣於2019年2月22日引述編撰
  • 創辦人
    不詳
  • 創辦日期
    1953-01-01
  • 創辦地-地址
    基隆市中正區義二路
  • 創辦地-緯度
    25.1336572
  • 創辦地-經度
    121.7471415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