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下/氏族(稿)/姓氏/各姓之姓源播遷及入臺經過/丁龔龍于麥易蔣曹汪董/汪,頁591-592。
(1)姓源 汪姓源流有二,一為狄族汪芳氏之後,一為周文王之後,汪氏望出平陽,堂號六桂。 《元和姓纂》云:「汪芒氏之後,禮記有汪琦,魯人也。」 《姓氏考略》則謂:「魯成公支子食采於汪,因以為氏。」 汪鈍《翁汪姓緣起考》:「汪當從姬姓裔為正;得姓,當從食采為正,始則以采地為氏,繼則以氏為姓也。」 (2)播遷 汪氏約於東漢時播遷到安徽,至唐代以後再向江西、貴州,乃至福建、廣東等地擴展。臺北縣三重鎮《汪氏族(稿)譜》載:「始祖出於翁姓,北宋初年,翁姓有兄弟六人,皆太宗時進士,分官四方,長曰處厚,改汪姓;五曰處廉,改龔姓。六曰處休,改洪姓。」並謂汪姓起家新安(即歛州),後至歉徒婺源,自嫯源徒休寧(在今安徽省),而後入閩,居泉州之天馬山。」 (3)入臺及入墾本市 清康熙四、五十年間(1701-1711),汪仰瞻入墾本市。雍正七年(1729),泉州人汪東文入墾本市。粵籍人汪淇楚入墾今新豐。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下〉,第591-592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