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國古代教育機構

跟中國古代教育機構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中國古代教育機構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中國古代教育機構有關的相片,第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中國古代教育機構

  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中國古代教育機構」為《百年補習史》創作過程中作為關於不同時期因應教學政策隨之而興的補習文化與大眾回憶素材之一,包含「官學」、「私塾」、「書院」等三筆資料,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重繪呈現。
  官學為中國古代官方成立之教育機構,分為中央官學與地方官學。中央官學有太學、國子學、四門學、宗學、武學及律、書、算、畫、醫學等專門學校;地方官學則以州學、縣學為主。清國統治後期的臺灣尚有「西學堂」與「電報學堂」等新式官學教育,學習科目包含英文、法文、史地、理化、算數與測繪等。
  私塾也叫私學或學堂,乃是古中國的私立學校或補習班,廣泛流行於儒家文化圈。私塾大多由讀書人、秀才等私人開辦,由教書者在自宅設立,入學者多是六歲至八歲孩童,學生如果只為識字謀生的話,修業時間大約四年,但若以參加科舉考試為目的,則常常需要修業十年以上,在沒有義務教育的當時,書院與私塾便如同進入科舉系統的先修補習班。
  「明志書院」為臺灣北部的書院,文風冠於北臺,號稱「北臺首學」,尤其在公家淡水廳儒學遲至1817年後才設立的情況下,明志書院無疑是臺灣大甲溪以北第一座書院,並曾由開臺進士鄭用錫主持,發揮了民間教育的宗旨。然而此座位於竹塹的明志書院原址建築已於日治時期被拆毀。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撰寫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貢獻者
創作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05/11
資料使用語言
台灣
媒體類型
圖稿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