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治時期台北高校弊衣破帽

日治時期台北高校弊衣破帽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日治時期台北高校弊衣破帽

  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日治時期台北高校弊衣破帽」為《制服與髮禁》創作過程中作為關於日治時代學生校園生活與制服規定回憶的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重繪呈現。
  受到1920、30年代自由主義影響,日本統治下的臺灣青年也受到自由思潮的洗禮,並具體表現在內在的思考與外在的衣著。當時作為臺灣唯一大學教育跳板的台北高校便流行「弊衣破帽」,將新制服特意磨損、披風、掛在腰間的毛巾,以及長髮,為「弊衣破帽」所表示的外在形象。據說當時人們以不良的服裝來表達「追求真理而不被表面外觀所迷惑」的態度,而學生則藉由衣衫不整的制服穿搭表現奔放不羈的自由精神,弊衣破帽成為台北高校乃至當時時代進步青年的特殊文化,再後則輾轉成為不良學生的象徵。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臺北市
撰寫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貢獻者
創作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04/12
資料使用語言
台灣
媒體類型
圖稿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