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滇緬部隊

滇緬部隊,泛指自民國38至43年(1949-1954)間自雲南退入緬甸的原中華民國國軍。 其一開始為抗戰時流落在緬甸車佛南的原中國遠征軍第6軍第93師的二百餘人,大陸淪陷後,第8軍第237師的第709團團長李國輝率領七百餘人和第26軍第93師的第278團副團長譚忠率領六百餘人退入中緬未定界,並併編為「中華民國復興部隊」。韓戰爆發後,政府命原第8軍軍長李彌將其改編為「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為紓解朝鮮半島軍事壓力,美國中央情報局亦透過曼谷提供武器,其於臺灣的西方公司(Western Enterprises Inc.)更以之執行突擊中國大陸和蒐集情報的工作。民國42年(1953),緬甸向聯合國控訴我政府以之入侵緬甸,我政府於是將其撤來臺灣,安置在中壢龍岡的忠貞新村等地,惟多為少數民族和老弱婦孺。其事實上是「明撤暗留」,但改編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民國49年(1960),《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簽訂,並聯合出兵攻打反共志願軍,而不得不於翌年(1961)將其也撤來臺灣,有部份即安置在中壢、大溪、龍潭。聯合國亦在泰國同意後,將不願來臺的安排到泰北的美斯樂(Mae Salong)。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桃園市文化局
  • 資料來源
    ISBN9789860199352:一探桃園縣眷村文化與空間肌理〈2009,桃園市文化局〉
  • 撰寫者
    黃品儒-陳錦昌
  • 創作者
    黃品儒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9/02/22

    創作時間
    1954/01/01
  • ISBN
    ISBN9789860199352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桃園市文化局
  • 時間分期
    忠貞新村/桃園/眷村/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緬甸/戰後時期
  • 版本
    一探桃園縣眷村文化與空間肌理〈200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