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旗津烏魚文化-蔡有勝老師傅

旗津漁民蔡有勝,人稱「有勝伯」,現年約90歲,出生在高雄蚵仔寮,家族三代從事漁業,尤其捕烏魚。1935年起,日本政府在高雄擴建海軍基地,當時蚵寮被劃入發展範圍,被迫遷離。有勝伯一家被分配至高雄右昌農地,因漁民不善農作,因此父輩決定遷往旗津討海。

蔡有勝為長男,必須分擔照顧弟妹的責任,12歲左右,除了隨父親出海捕魚,亦須指導弟妹揀魚等工作。在中洲公學校就讀期間,歷經二戰,有勝伯參與當時的「皇民奉公運動」,參與修建小港飛行場。22歲時,有勝伯的父親將捕魚工作交棒給他,當時有勝伯已經可以獨立出海,家裡也為他安排親事,成家立業。

早期旗津漁民以捕烏魚為主,亦為重要收入,但隨著中國漁船加入捕烏魚,臺灣近海能捕到的烏魚越來越少,有勝伯與其他旗津漁民不再捕烏,改投入養殖,但成效不佳。因此50歲後決定退休,不再從事漁業。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立中山大學
  • 所屬族群
    閩南
  • 保存者/保存團體
    國立中山大學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