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嚴禁增添差役堂禮碑記

〈嚴禁增添差役堂禮碑記〉是個蠻有意思的故事。當時嘉義縣斗六門縣丞為姚鴻,根據雲林縣采訪冊中的記載,姚鴻這個人「居官廉明,安良除暴。嘗慮差役過多,藉端勒索,為之裁派差名、輕減差費。凡有益於地方之事,莫不認真整頓,以期成效。若夫倡修廟宇,捐建橋梁諸善舉,猶其餘事。士民愛之,奉公祿位於受天宮內;更置田租十八石,遞年演戲恭祝,俾垂不朽云。」簡單來說,就是一位能為民著想的好官。

而這塊碑記記載的內容是說,縣丞姚鴻到任後,發現縣內官方人員編制有超額,按照規定是「衙役例定皂隸四名、民壯八名」,也就是說編制內只有12人,但後來卻增加到了22名。當時的衙役社會地位不高,甚至被認為是準賤民,因此姚鴻擔心這些人會滋事生端,因此不但最後將人員淘汰至12名,並在清道光25年(1845)告示,嚴禁加增斗六門衙役例定員額與加添衙門公定堂禮,以免擾民,並且勒石以昭公信。目前這塊立碑收存於雲林縣斗六市成功路2號的福德宮右側牆上。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田野訪談, 自行整理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雲林縣斗六市成功路2號
  • 撰寫者
    陳建安
  • 貢獻者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845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 (1683~189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