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曾人杰詩作

道光25年(1845)農曆6月7日,「大雨連霄、颶風間作, 淹斃居民三千餘人」。是年颱風引起海嘯,民間傳說聾龍興災,官方記載死亡人數為3000人,由於地處沿海、屍首甚多隨波逐流、無可詳數,死亡人數可能逾倍。咸豐元年(1851)地方人士集資築草廟一間,祠名「萬善同歸」,定例每年6月7、8、9三日誦經拜讖、超渡諸靈。事件的發生地就是雲林現今的口湖一帶,而鄉勵吟社詩人曾人杰曾以敘事方式做了四首詩作,〈萬善祠懷古〉,將此次天災詳加記載。

其詩分別如下:「凄風冷雨鎖愁煙,低首尋思往事牽。記得昔時遭海禍,萬人魂魄上西天。」;「巍巍廟貌鎮荒郊,鐘鼓高懸朔望敲。慾慰災魂超度盡,晨昏經卷未曾拋。」;「海嘯曾經幾度秋,祠前祠後白雲浮。古時罹難悲哀地,遺恨長江水泛流。」;「乙巳夏天海嘯來,萬民遭厄劇堪哀。我來吊香拈香祭,獨恨聾龍慘作災。」曾人杰是鄉勵吟社創辦人之一,他的詩作敘事寫實,反映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況,遺著金湖吟草多有對金湖水災的記錄,是對該次災難相當重要的文獻。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建安
  • 資料來源
    1. 曹永和,〈清代臺灣歷年風災水災與蠲卹年表〉 2. 吳佳璋,〈北港口湖鄉勵吟社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