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十一年(1922年)因應澎湖天后宮大整建工程,天后宮董事會特地從福建延攬一批宮廟匠師參與重修,連帶帶動起澎湖古廟整修風潮,因不少匠師因此留駐澎湖發展,後來也參與了城隍廟改建工程。今日所見的媽宮城隍廟,風貌基礎奠定昭和八年(1933年)的改建。由石匠張木成(泉州惠安)、司職木雕和彩繪的黃文華(漳州東山島)、鑿花匠師黃良(泉州)、泥水匠蔣銅(澎湖),大木匠師謝江、謝自南父子(澎湖後窟潭)設計。
現今城隍廟為面闊五開間,縱深兩進落的合院式建築,廟面是採硬山式瓦屋面,與後方的合院坡屋相連。
【匠師資訊】
謝江,澎湖大木作匠師,師從葉媽利。謝江出生於1870年,十五歲拜入葉媽利,業界尊稱其為「江司」,為「葉系」唯一的外傳弟子,後成為澎湖三派中葉系、謝系、藍系中謝系代表。
謝自南,謝江兒子,為傳統木造廟宇大木匠師與當代水泥建築的設計師 。
葉根壯(1932-2014),台灣澎湖馬公後窟潭人,為台灣傳統建築技藝中的大木匠師,業內尊稱為「壯司」。
葉根壯所參與或設計製造之廟宇作品接近百間,主要集中在澎湖一帶,在台灣本島僅有少數作品。2010年被列為「重要傳統藝術」及「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但惜於2014年,因搭乘之復興航空222號班機發生墜機事故,在此事件中罹難。 葉根壯之作品包括澎湖天后宮、馬公城隍廟、西嶼王爺廟等重量級古蹟。另外對擘畫、細木與鑿花都非常擅長,是澎湖地區重要的大木匠師。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