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建國眷村高槽給水塔

建國眷村內有一高槽給水塔,沿著糖鐵路線邊即可見到,是當時提供水源的設施,而在不遠處則有方形的水源池及唧筒室遺跡。類似的水塔在其他日本海軍體系的飛行場中亦曾出現過,如較有名的紅毛飛行場。不過,目前在這個塔的旁邊,解說牌寫的是高砲塔或高砲陣台,而非高槽給水塔。文獻及專家討論皆認為是高砲塔的機率很低,因其小洞無法讓機槍有可以轉動的射角,至於在塔頂要架機關槍,也無掩體掩護,較為不可能。
但無論如何其在建國眷村內所承載的意義仍然相當重要。在整個水塔的外觀上布滿許多的彈孔痕跡。二次大戰期間,建國眷村的前身為日本海軍眷村,而給水塔因目標明顯,進而成為美軍轟炸的對象。另外民國36年228事件中,中南部的戰況以雲林縣區域最為激烈。當時的虎尾人把竹竿削尖或是綁上刀子,與政府軍在虎尾機場內激戰三天三夜,是雲林戰役中唯一取勝,戰鬥情形最為慘烈的一役,也因此在外觀上留下許多的彈痕和歷史痕跡。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雲林縣眷村文化潛力普查計畫-虎尾建國一、二村-期末報告書 》,雲林縣政府,2006年12月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建國眷村
  • 撰寫者
    陳建安
  • 貢獻者
  • 創作者
    建造者:不詳;拍攝:鍾芷羚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1895~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