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雲林海岸平原變遷相關文獻的整理與分析

<雲林海岸平原變遷相關文獻的整理與分析>為李春景所寫,收錄於「雲林文獻 第五十三輯」。雲林海岸平原屬濁水溪平原南岸扇尾地區,除灌溉水源不足,更受東北季風影響,嚴重影響居民與農作物。因此本文作者以雲林海岸變遷為主題,整理與分析海岸線的變遷,以探討海岸經營管理及災害防治。

作者將時間點分別切成6500年至6000年前的台南海侵時期、距今4000年至3500年前的大湖海侵時代、17至18世紀、19世紀與20、21世紀來做整理和分析。根據作者研究,人為成為其中最關鍵的因素。他舉明末清初為例,大量移民來台,因開墾土地而砍伐樹木,影響水土保持功能,間接造成土壤的不穩定。因此只要每逢颱風或豪雨必有災情。海岸平原的逐漸形成亦與此有關,但也因為這樣,造成河道淤積壅塞,讓沿岸港口逐漸遠離海岸,失去商機。而潟湖地形也因為後續300年的人為活動變成陸棚,甚至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而失去原本的樣貌。作者希望藉由本文的整理與分析能夠讓沿海達到永續經營,以及之後管理的參考依據。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雲林縣政府,《雲林文獻 第五十三輯》,2011年12月
  • 撰寫者
    鍾芷羚
  • 貢獻者
  • 創作者
    李春景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2/1/1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