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當代藏書-樂譜筆記II

日本在統治台灣的早期,除了引進現代化教育制度以及推動日本語的教育之外,對於台灣原有的文化則持兼容並蓄的態度,當時總督府曾表示尊重台灣文化的方式,容許台灣語(閩南語及客家話),以及台灣文化與日本文化並存的政策。不過在中日戰爭爆發之後,日本擔心台灣漢族民族主義的覺醒,與中國裡應外合,加上帝國主義意識形態的需求,開始推動皇民化運動,也就是日本同化政策。
本冊雖為樂譜筆記,但也反映當時的統治思潮。筆記的所有人為西林幸子,閱讀的學校則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戰後則更名為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本冊為所有者上課的樂譜筆記,筆記本中記錄別水路、印度悲歌、老松、啞雲雀等多首日本歌謠,除了可略窺當時日式教育音樂養成之外,亦有同化政策的影子。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家屬提供自行整理
  • 撰寫者
    許逢麟
  • 貢獻者
  • 創作者
    西林珠子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1895~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