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雲林縣鹿場課圳修築沿革史

鹿場課圳興修於嘉慶元年(1796),係由西螺街三塊厝庄王有成等數位富戶合資興建,水源取自濁水溪,時稱五百甲圳,灌溉西螺和莿桐地區40多個村莊,可說是非常重要的埤圳。道光年間曾有地方惡豪強佔鹿場課圳溪頭,勒索筏費、破壞埤圳,任埤水外溢,致使下游無水灌溉。當時驚動官府,除捉拿禍首嚴辦之外,更勒石嚴禁此類情事,石碑名為「西螺嚴禁破埤害課碑紀」,現立於雲林農田水利會西螺工作站。鹿場課圳為西螺、莿桐一帶重要農業設施,日本領台不久,即在明治45年(1902)納入公共埤圳管轄。
本文<雲林縣鹿場課圳修築沿革史>由黃儒柏撰寫,藉由探討歷史沿革鹿客場圳的歷史沿革,分析鹿課場圳對莿桐鄉和西螺鎮當地農業的重要性,並且探討鹿場課圳在清代、日治、戰後三個時期的演變以及每個時代的政府對水資源的應用,是研究雲林農業發展相當重要的文章。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雲林縣文化局,《雲林文獻 第五十六輯》,2014年12月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雲林縣
  • 撰寫者
    鍾芷羚
  • 貢獻者
  • 創作者
    黃儒柏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4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1895~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