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港甕牆

北港甕牆位於北港八大街之一的「暗街仔」,清朝道光年間顏姓家族在此建宅,並利用壓艙酒甕築成甕牆。該家族早年經營碾米廠、油車、糖廊,並曾捐贈朝天宮廟埕牆壁上四海龍王之一。明治38年(1905)嘉南大地震後,後人顏謙源修築宅第時僅保留此甕牆。甕牆於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震無毀損,但卻毀於一個月後的嘉義大地震,整牆倒塌約1/3,不過甕牆基座完好無缺,當時北港地方文史工作者發起搶救甕牆活動,四處尋找清朝中期的老甕、老磚,並募得多個同時期、同大小酒甕,再由在地剪黏大師許哲彥以原磚、原處、原工法悉心修復,重現甕牆原貌。

修復後的甕牆長約6公尺,高約2公尺,下方是厚實原磚,頂端下上夾有22個瓦甕。此面甕牆從起建迄今將近兩百年,2017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亦是北港唯一僅存的甕牆。目前亦是顏氏宅邸僅存的遺跡,同時也是北港知名的觀光景點。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文化部官方網站, 訪談文史工作者蔡享潤
  • 撰寫者
    許逢麟
  • 創作者
    拍攝:鍾芷羚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 (1683~189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