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魏幼謙作品-哨角與馬頭鑼

古代,哨角和馬頭鑼是皇帝、狀元、官員出門的必備用具,用來區別官階大小。工藝師魏幼謙表示,以前的沒有高樓,都是平房,所以哨角的聲音可以傳很遠,由於以前官員的官階很多,兩個官員還未相遇的時候,就是依哨角與馬頭鑼的聲音,來判定是哪個官員的官階大,誰要讓道。

如果是媽祖繞境出巡,馬頭鑼會位於涼傘前左右兩側,據說響亮的鑼聲具有驅邪趕煞的作用。一般敲擊方式是為單擊十一下,連續兩下,但若遇到喪家、墓地、過橋、地下道或是入廟時,則是連續敲擊,直到通過後才又恢復正常。馬頭鑼的敲法在人間有帝王公卿之分,亦有官階高低之別。神界亦是如此,迎神賽會也以神明位階而有所不同,媽祖採用帝后規制,先敲九下,再連四下,敲完鑼後吹哨角。而一般王爺則敲七下,連四下,再吹哨角五聲。用聲音判斷官階大小,這就是哨角和馬頭鑼的奧妙。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田野訪談自行整理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北港鎮
  • 撰寫者
    陳建安
  • 創作者
    魏幼謙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影音資料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