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鄭天球拔貢匾額

林內鄉林南村鄭氏公廳門外懸掛了一方雲林地區較為少見功名匾:「拔貢」,根據落款,這是清代台灣地方官員頒給鄭家先祖鄭天球所懸掛。從秀才中選其文學拔萃者作為貢生,即為拔貢,這個方式,也是清代選拔官員的參考指標,一共可分為歲貢、恩貢、副貢、優貢和拔貢五種,由各府州縣所選出的貢生,可以進入北京的國子監讀書,修業期滿並通過考試後分發任官。

其中「拔貢」為每12年選1次,所以更加難能可貴,鄭天球便是在乾隆丁酉年(1777)由福建學政點選為拔貢生,但特別的是,這塊匾並不是在當年所頒,而是在6年後的乾隆48年(1783)才由福建巡撫雅德及福建提都督學政朱珪聯名頒給。一般來說,拔貢生的功名匾大多寫「拔元」,應不是寫「拔貢」,這也是塊匾額比較有疑問的地方。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福建通志台灣府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林內鄉
  • 撰寫者
    李漢鵬
  • 貢獻者
  • 創作者
    拍攝:李漢鵬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嘉慶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 (1683~189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