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除了通風採光的功能之外,還具有視覺穿透的效果,可以減少壓迫感,舒解心理壓力。此外,在傳統建築中,一扇造型優美的窗,往往具有畫龍點睛的功用窗的材料多是尋常的木、磚、石等,但因不需考慮人的穿越,所以窗框及窗櫺有很多變化,在傳統建築中具有畫龍點睛之妙。常見的窗有以下幾種。1.竹節八卦窗:窗櫺為石雕或泥塑做成的竹節樣,窗框為八卦形。2.花磚窗:以漏空的上釉或素燒花磚組砌而成。3.石櫺窗:石條以奇數為佳,以石板條垂直排列的窗子,國人認為奇數代表陽數。4.磚砌窗:以磚組砌成多種圖案,常見的有「囍」字。5.書卷窗:窗框作成展開的書卷狀。6.木櫺窗:以直木條組成的窗櫺所構成的窗,背後多有左右推拉的木窗可開合。在「瑩陽古厝」後方,有一排房子,他的窗戶屬此類,但卻是用竹子來替代木頭。7.八卦石櫺窗:窗櫺以石板條構成,窗框則作成八卦形。8.菱花窗:以木圈組合成窗櫺的窗子。9.六、上下開啟的窗戶:通常都是木製框與玻璃所組成的,是較為後期(台灣光復後)的設計,也許是因為舊有材質取得不易,或為了增加隱密性與防盜性,所以改成新式窗戶並加裝鐵窗。一、窗的構件1.窗框:也就是窗的外框,其形狀常隨著窗孔而變化。2.窗孔:就是窗的孔洞,一般住宅大部份以矩形居多,至於寺廟建築或園林造景的窗孔造型,變化多端,饒富趣味。3.窗櫺:窗框內以木、磚、石製成的窗格子。如果是直條紋的窗,條數大多為奇數。因為不像門需要提供出入的功能。藉著窗子,我們可以看到屋外的景象,使空間得以由內延伸到外,心靈得以舒展,而不被阻隔。同時,引進了陽光與空氣,為人類的生活帶來光明和希望。台灣古建築中的窗,可分為二種基本形式:一種是依照大陸正統方式,以木材雕空,再用榫相接而成,凡廟宇或富豪人家皆喜採用。另一種樣式則極富地方性色彩,多以花磚砌成,嵌在磚牆上構成圖案,鄉間民宅內隨處可見。本省早期建築中,窗的造形、材料、色澤,富於變化,美不勝收,不但講求實用,亦具裝飾的功能。直櫺窗:以木質建材為主的窗子,一般利用窗櫺變化出各種花樣。「櫺」就是木條,構成方格、斜格以及各種花紋。又以「直櫺窗」最為普遍,是以垂直的木條排列而成。台灣的直櫺窗,有時會附加雕花窗板,於單純中增加花飾。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