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北市政府舊廈

跟台北市政府舊廈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台北市政府舊廈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台北市政府舊廈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台北市政府舊廈有關的相片,第3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位於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上的台北舊市府,其前身為日據時代的建成尋常小學校,最初校名為「台北詔安尋常小學校」,並於大正十一年四月改稱為「台北市建成尋常小學校」,建成尋常小學校得創設,主要是為了日本人子弟就學方便而設立。隨著二次大戰結束,日本結束了其在台灣長達51年的殖民統治,國民政府抵台進行各項接收的工作,「建成國小」也因為台北市政府的進駐,其功能遂從教育性轉變為政治性。台北市政府舊廈,其前身為建成小學,其建築格局為雙邊廊道之三合院形制,前棟入口有做仿巴洛克建築之大型樓梯通達二樓,其上方已作為舊市府時期之市長室使用,研判其格局應為挑空至二樓的大廳,而在台北市政府舊廈的建築空間格局中,其正面為文藝復興時期以來流行的對稱形立面,兩端及中央以門廊強調出入口,中央並以裝飾性鐘塔突顯中間軸線,正中入口為挑空二樓之門廳,並以大樓梯直通二樓,且以「ㄇ」字型格局圍繞操場,形成運動場。而雙走廊之教室格局中,磚拱卷形成為主要的語言,在走廊上方則以木板天花裝飾,內部的教室天花亦以木構造架設,斜屋頂則以鋼構及木構桁架支撐,形成仿歐之大傾斜屋坡形式,另在水電管線皆以暗管方式埋設於天花及樓板之間,在正面一樓的廣場則以中央門廊為出入儀典性空間規劃。在建築構造特色中,第一進的基礎,採清水磚牆放腳基礎形式,深度為GL以下80公分,放腳尺度達28公分,其下有焦炭混凝土打底15~20公分,最下層為夯土層,此放腳磚構基礎與承重牆基礎呈垂直相交,形成類似近代聯合基礎形式,樓板採大木樑支撐構造,為減少木樑之跨距,於木樑之下以磚墩支撐,形成相當合理的支承系統,現在之屋架構造系統中有四種特色:(1)、第一進中央大廳屋架,為L型鋼屋架搭配木構椽條,於中央鐘塔部份卸接塔樓木構架。(2)、第一進兩翼屋架為木構桁架,以粗壯下弦材及兩屋坡斜撐材為骨幹,以較小斷面之直立柱聯結。(3)、東西側前段屋架,以粗壯下弦材搭配二段式斜撐材為骨幹,其間以兩支立柱及6支小斷面斜撐材聯結。(4)、東西側後段屋架,以粗壯下弦材及兩屋坡斜撐材為骨幹,以三支立柱兩支小斷面斜撐材聯結。(資料來源:內政部台閩地區古蹟資訊網)  建於1920年,原為建成小學,專供日本人子弟唸書的學校。平面為U字形,入口設於南面中央。當時的小學校舍設計,將它當成一坐威嚴的公共建築處理,加太平公學校(本地人念書的學校)、蓬萊小學、大橋小學等均採同樣的平面,只有屋頂形式略加變化而已。太平小學的山牆是從台灣的民房山牆變化而來,意義較不尋常。而建成小學使用的屋頂,可能來自北歐的傳統,在大斜頂上,突出幾個老虎窗(DormerWindow),中央部分整片掀起,爭取一個進光窗,屋頂中央再加一座小鐘樓,成為這座紅磚建築予人不能磨滅的印象。(資料來源:臺北建築)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替代主題
原建成小學校
創作者
台灣總督府官房營繕課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日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
作品語文
中文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相關地點
台北市大同區
地點名稱
台北市大同區/台北市政府舊廈/清水/蓬萊/三合/大觀/大觀/西路上/長安/台灣總督府
緯度
25.0597222/25.0507246/24.862/24.5443/23.698/23.9826/23.8525/23.8954/24.8885/25.042902
經度
121.5141667/121.5189745/121.13/120.972/120.41/120.685/120.865/120.333/121.089/121.51503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