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螺廣福宮光緒石香爐

西螺廣福宮光緒石香爐含展耳寬達140公分,高60餘公分,係目前臺灣地區廟宇既存清代石香爐中,體裁最巨大者。本香爐位於正殿翹頭神案前方,材質為青斗石,外形作方體,爐身兩側為插接之展耳,其下四足皆作獅吞爪造形。普遍來說,石香爐刻有宮名之該面為正面,故爐口刻有「西螺廣福宮天上聖母」者應為正面。該面腹部中央有淺浮雕之芭蕉、梅花與人物圖像:右側長者戴帽,旁立童子;中央長者身著官帽官服,手執如意;左側老者則禿髮,手持桃木杖。由此可知,此圖像的中、右與左,是民間常見的財、子 壽三仙,也可解讀為福祿壽。同時,香爐背面是海水波濤四爪雲龍紋,爐口處陰刻有「光緒元年(1875)陽月吉旦,弟子廖振元、廖子、廖萬鐘、曾克猷、曾長先、翁開成、 魏汝南、邱陽春、許捷發、林漳波仝敬」。
有趣的是,石香爐通常正面飾以盤龍文、雲龍紋或回首麒麟紋,而本件香爐非但未以海水波濤龍紋作正面,卻選擇樹下人物紋一類具繪畫性圖案為正面,顯示出本件香爐具濃厚的人文意味,亦符合西螺商業仕紳又具文人雅士的特徵。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西螺廣福宮
  • 撰寫者
    李漢鵬
  • 創作者
    拍攝:李漢鵬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 (1683~189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