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雲林縣歷史建築西螺大橋調查研究計畫

西螺大橋橫跨濁水溪,橋墩於日治時期完成,嗣因珍珠港戰爭而停工。光復後地方人士多次陳情,加上美國提供經濟援助,終於在民國41年底興建完工,隔年舉行盛大的通車典禮。西螺大橋全長1939公尺,工程浩大,橋樑採華倫式桁架(warren truss)結構,相當罕見,對當時營建技術有相當的貢獻。西螺大橋不僅為當時聯繫台灣南北往來交通必經之道,建成時亦為遠東第一大橋
本計畫係調查研究西螺大橋做為歷史建築的意義與重要性。主要計畫工作項目包括對西螺大橋營建歷史之調查研究,相關環境調查(包含濁水溪河道),文化資產價值探討以及歷史景觀維護與再利用。全書報告包括第壹章前言;第貳章鄰近地區概況與歷史沿革;第參章西螺大橋營建歷史;第肆章西螺大橋營建工法及特色;第伍章西螺大橋再利用模式探討;第陸章工程經費概算與施工期程。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西螺大橋
  • 撰寫者
    蔡育成
  • 貢獻者
  • 創作者
    雲林縣政府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