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虎尾鐵橋沒有花樑鋼架

虎尾鐵橋沒有花樑鋼架
數位物件授權: PDM

虎尾鐵橋沒有花樑鋼架

鈴木藤三郎之所以會選擇在五間厝設立製糖工場,一方面是因為洪患所產生廣衾的土地取得容易,另一關鍵因素則是明治37年(1904)聯絡斗六、他里霧縱貫鐵路建設完成。此時,五間厝粗糖工場開始榨蔗熬糖,為了方便原料甘蔗的採收,以及砂糖糖包的運輸和貯存,於是各個製糖會社旗下的工廠都鋪設有自己的鐵路設施,並在各莊落設置驛站。

以大日本製糖會社虎尾製糖所五間厝工場來說,因為往南需跨越虎尾溪,接上連絡他里霧的縱貫官線鐵道,這樣才能將製成的砂糖透過港口外銷或運送回日本。虎尾鐵橋在當時「英日同盟」的背景下,於明治43年(1910)由英國人所設計,日本人施工興建,全橋係採鋼筋混泥土的鐵道橋,提供火車行駛之用,另外則在鐵道橋西側再架設一座較低矮,提供人們行走的橋樑。兩座橋樑可從臺糖虎尾總廠文物館所收藏的老照片清楚顯示。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臺糖虎尾總廠文物館
撰寫者
沈沐蒼
貢獻者
創作者
拍攝者:不詳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1895~1945)
檔案授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