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虎尾五間厝鎮興宮建築寄付金匾額

虎尾鎮西安里五間厝聚落信仰中心為主祀關聖帝君的鎮興宮。根據「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最初此廟傳聞興建於清光緒13年(1887),係因唐山一位術士奉請渡海來臺,當中並未記載廟名,僅寫「關聖帝君廟」。明治年間因遭遇虎尾溪洪患影響,曾多次改建為木結構,俗稱「竹管厝」的廟宇。昭和15年(1940)左右,因為總督府執行皇民化運動,而將鎮興宮木造舊廟改為雜貨店作為掩護。二戰期間,虎尾糖廠因為生產作為航空燃料的「無水酒精」,遂成為美軍轟炸的重點對象,鎮興宮亦受到波及受損。
鎮興宮舊廟未拆除前,懸掛在廟內牆壁有幅裱褙,題寫「鎮興宮關聖帝君廟建築寄付金」的捐緣金匾,末端的時間點勉強看到「民國乙酉年」,應是昭和20年(1945)之物,但事件與廟方編纂的沿革誌難以兜攏。此面「建築寄付金」匾極為珍貴,其中所題諸多人士的名諱可推估當時五間厝在地人與來虎尾移工的分布。其中最特殊則是「社宅 竹內德太郎 五拾円」捐金者,顯然是戰後第一次重新修繕五間厝鎮興宮時,由當時任職虎尾製糖所的日本人所捐獻。可惜的是,見證兩個不同政權交替與變遷,這些文物在鎮興宮新廟建成,舊廟拆除後就消失無蹤。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臺南州祠廟名鑑》, 田野調查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虎尾五間厝鎮興宮
  • 撰寫者
    沈沐蒼
  • 貢獻者
  • 創作者
    拍攝:沈沐蒼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1895~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