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口湖蚶仔寮開基萬善祠祐我黎民匾額

道光25年(1845),舊曆6月7、8兩日,台灣西南沿海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颱風災害。我們從總兵官武攀鳳、道台熊一本奏報給道光皇帝的勘災內容來看,保守估計,溺水死亡或被房屋壓斃的人數便高達3017人,由南而北分別為鳳山縣境內:檢獲海岸遺屍232具,倒塌房屋壓斃103命。台灣縣境內:鹿耳門海口一帶,淹斃淘海民人342命、水手40命。嘉義縣境內:撈獲海邊及內港一帶遺屍2300人。其中,災情最慘烈的應屬嘉義縣轄下的下湖、蚶仔寮、黛仔挖、新港、無尾墩、蝦仔寮、下崙仔、泊仔寮、竹笛寮等九個村莊(位於今之雲林縣四湖鄉、口湖鄉),因這九莊「地勢較低,當風雨洶湧之時,海水沸騰,汪洋莫測,其民人之淪入大洋者,無從稽核。」

風災之後,口湖蚶仔寮等地的倖存者陸續建立「萬善爺廟」並舉辦「牽水狀」法會以祭祀和超渡罹難的親屬,170餘年來不曾間斷。蚶仔寮開基萬善祠建於咸豐元年(1853),歷年來多有修繕之舉,廟內仍存昭和11年(1936)重修廟宇時,由嘉義市義興號商行「李本」所敬獻的「祐我黎民」匾額。在當地人的心中,萬善爺已從水鬼變成護境安民的正神矣!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田野訪談自行整理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口湖蚶仔寮開基萬善祠
  • 撰寫者
    李漢鵬
  • 創作者
    拍攝:李漢鵬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存放位置
    口湖蚶仔寮開基萬善祠
  •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 (1683~189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